第3章
感觉就像一台电量已经跌破10%并发出了警告,但用起来还是不会卡的手机。
姜玉弩饿中作乐地给自己找着类比,她对抗着饥饿感,不再滞留原地,加快步伐奔向剩余的柜子与箱子,想要给自己寻觅一点食物。
但愿这个基地里真的还留有食物。
姜玉弩已经看出来,这个基地大约是专门用于转移或存放某些东西的,性质更接近于一个临时的仓库或中转站。这里放置的仪器设备并不多,基本就只她先前探索时看见的那几台,整体的环境设施布置也简单,合金柜子都只有贴墙的那一组,她找到了胶带和小刀的那个柜子几乎完全就是空的,当她在柜子底下摸出小刀,还发觉空荡的隔层里有灰尘,说明它们鲜少被使用,更遑论被填满。
这里一定少有人员驻留,大部分时间都是人来了又走。
而如果姜玉弩的推测属实,这意味着,她想找到食物会更加困难。
没有人长期驻留的地方,一般也是不会做长期食物储备的。
姜玉弩并不死心,她知道概率极低,依然仔仔细细探索每个柜子,摸索每一个隔层,打开地上散丢着的每一只箱子。
“总不能每一个来这里工作的都是‘特种兵’吧。”姜玉弩跟自己说话。
秉持着“也许总有人工作期间想要吃点什么,临时干活偶尔也需要能量补给”的希望,姜玉弩没有放弃任何一处看起来能存放物品的地方。
终于,在合金柜对面墙根下的一只箱子里,她翻找到了两个盒子。
那是两个通过包装她看不出里面装着什么的盒子,可包装上有着一个显眼的蓝色标志与一个绿色标志。
在这一刻,姜玉弩尤其感谢命运,庆幸在这个陌生的地方,至少生产标志与食品安全标志看起来是通用的。
她快速打开包装,又在看见里面是一组小瓶子时愣了愣。
“这是?”姜玉弩取出一只小瓶,仔细辨别瓶身。
基地里的唯一照明来自于一盏固定在石头墙上,应当是带独立蓄电池的墙灯,是这个基地目前看来唯一没断电的设施。
姜玉弩把小瓶拿到灯下,转动瓶身,终于在瓶子底部也看见了一个食品安全标识。
这发现让姜玉弩松了口气:“确实能吃。”
能吃就行。
至于这具体是什么,会不会已经过期,它们暂时全都不在姜玉弩的考虑范畴中。
在继续干耗着等待饿死,与贸然吃下陌生食物有概率毒死间,姜玉弩毫不犹豫选择后者,她决定赌一把,后者至少还有一半的概率赌她安然无恙。
小瓶的瓶盖有些难开,姜玉弩携带的小刀便派上了用场。
薄薄的带锈的刀片,替她撬开了装着未知液体的瓶子,她一口将瓶中液体灌下,又在肠胃里的空虚躁动被平息后呼出一口气。
赌对了。
暂时也没看出有副作用,大概率确实能吃。
姜玉弩将这两盒子的液体小瓶也搬到了自己的“物资收纳处”,跟她那些塑料片捆扎带放在一起。
她的物资点离她爬出来的坑洞不远,姜玉弩走到坑边,手中拿着被她喝空了的那只小瓶,冲坑里的孩童身躯们轻轻一扬。
“敬大家把我托在了最上面,让我可以比较方便地爬起来。”姜玉弩说,“敬我今天也还活着。”
第3章 第3章
活着,对于想活的人来说总是值得庆祝的。
姜玉弩知道自己之所以能位于坑洞最上层,其实跟她曾被人拎起来,又丢回到了坑里关系更大,估摸着那一拎一扔使她成了最后入坑的一批。但再怎么说,她能爬出坑,确实也踩了坑里静静躺着的这些孩子,有时候还得扒拉人家的身躯,在那些和她此刻一样瘦小单薄的身体上借力。
姜玉弩不觉得自己敬一坑亡童有什么奇怪,反正她在这儿也没遇上第二个活人,也没有别的对象可以分享她找到了食物资源的庆贺。
敬完亡童们和自己,姜玉弩按了按肚子,将空掉的小瓶也收了起来,如果之后她还能发现其他水源,这些喝空的小瓶子还能拿来当容器用。
小瓶子的尺寸小了点,但有总比没有好嘛。
姜玉弩尚不确定这些瓶装的可食用液体是什么,不过,结合她之前在基地另一侧看到的那寥寥几台废弃设备,她猜,它们也许是传说中的能量补给液,也可以叫营养液,喝上一支就能数小时甚至一两天都不再饿的那种,算未来科幻世界里的常见补给用品。
设施简陋的基地,平时只有工作人员临时过来干活,人员流动性高,不放常久储备物资,但放两盒子应急充能一下的营养液,以便满足基本需求,似乎也很合乎逻辑,进一步佐证着姜玉弩的先前推断。
“虽然不知道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工作。”姜玉弩诚心实意地对素未谋面的人道谢,“但至少谢谢你们是需要补充能量的正常人。”
如果来这里干活的人真是低能耗又超长待机时间的“特种兵”,或者压根就不是人,是派遣的人工智能,那姜玉怒恐怕连这两只小箱子都找不到,真的要面临刚穿越就饿死的困境。
姜玉弩还不清楚那一小瓶子液体能管效多久,但她已经决定后面要谨慎控制自己的活动量,尽量将有限的热量都花在刀刃上。
带着被营养液抚慰好的胃,姜玉弩就近行动,先回到坑边又仔细看了看那些与她似乎曾是“同类”的孩子。
这些白发孩童静静在坑洞里沉寂着,有几个的身躯不自然的翻向一旁,看得姜玉弩一阵愧疚,因为那是她出坑时动手扒拉过的,让人家本就被随意抛掷的身体拧成了更难受的样子。她在坑边小心地趴下,试着伸长手臂去够一够人家,看能不能趴在坑旁将人扭曲翻倒的身躯正回来,可惜姜玉弩现在也是小孩,伸长了胳膊也还是手短,她努力着只能摸到离坑沿最近的几个孩子的头发,只好退而求其次,改为抱歉地摸了摸这几个孩子的白发。
很奇异,这明明是一坑失去了生命体征的孩童,是各种意义上的一坑尸体,姜玉弩看着,却并不觉得害怕。
这些孩童不太像是通过正常繁衍而诞生的,他们身上有一种奇异的“模式感”:所有人身量长度一致,四肢比例看上去一致,头发长度也一致,发色与肤色一致。
就像从同一个流水线车间里批量下来的产品。
姜玉弩差点以为白发孩子们五官也一致,不过当她拨开几位孩子覆盖在脸上的白发,看见了他们的脸,发现孩子们的长相还是有差别,只是他们长相上透露出的气质也十分一致。
大家像是都按照统一套标准镌刻的,又被一同废弃了,毫无生气地躺进同一个坑洞,宛若批量生产后又发现整批存在某种不足,被批量作废的废弃品。
姜玉弩已经醒来有一段时间,她触碰唯一趴在坑边的白发孩童的身躯,能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只是冰凉,没有人体在死亡一阵后理应出现的僵硬。
“我们到底是什么?”
之前被饥饿感打断的“我是谁”的问题,又回到了姜玉弩的脑子里。
并且她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划进了白发孩童们的阵营。
但这个问题死去的孩子们无法回答她,她自己暂且也收集到的信息太少,无从自我解答。
这一坑洞的白发孩童,还有他们并不腐坏的苍白身躯,成为了姜玉弩接下来时日里的唯一陪伴。
姜玉弩第三遍探索了这个不大的基地,她在基地某个之前没留心的角落找出一只电子时钟——非常基础的款式,整体就是一个薄片,上面亮着不断变化的数字,背板上镶嵌着一块更加薄的电池,也不知道电量还够它运行多久。
不过可能也正因为款式基础,功能单一,所以电池支撑着它走到了现在。
只是姜玉弩很快发现,这只电子时钟的应用时区似乎跟基地所在区域对不上。姜玉弩第一回找到它,看见它上面显示着“03:15”,可那时她已经循着石头地道上的黄色沙土痕迹,顺着这些痕迹找到了基地的出入口,透过不算严实的大门门缝看见外面的天似乎是亮的。
而当电子钟显示正值上午九点的时候,姜玉弩又去基地门缝处看了一眼,发现外面天都黑了。
姜玉弩便只拿这只电子钟来看大体时间变化。
靠着电子钟,姜玉弩估算出来,她找到的营养液大约够维系一个孩子16小时的活动热量消耗。
一盒有12只小瓶子,两盒共24只,除去姜玉弩已经喝空的3只,她还剩下21瓶营养液,再加上她肚子里还在“生效期”的营养液,她能保证自己至少340小时内的热量供给。
折合14天。
“也就是说。”姜玉弩给自己定了个生存计时,“在不发生任何意外,也没有找到任何新补给的情况下,我还能活两周。”
世界上给自己做生命倒计时的人或许不少,但做完后态度还挺乐观的大概不多。
姜玉弩饿中作乐地给自己找着类比,她对抗着饥饿感,不再滞留原地,加快步伐奔向剩余的柜子与箱子,想要给自己寻觅一点食物。
但愿这个基地里真的还留有食物。
姜玉弩已经看出来,这个基地大约是专门用于转移或存放某些东西的,性质更接近于一个临时的仓库或中转站。这里放置的仪器设备并不多,基本就只她先前探索时看见的那几台,整体的环境设施布置也简单,合金柜子都只有贴墙的那一组,她找到了胶带和小刀的那个柜子几乎完全就是空的,当她在柜子底下摸出小刀,还发觉空荡的隔层里有灰尘,说明它们鲜少被使用,更遑论被填满。
这里一定少有人员驻留,大部分时间都是人来了又走。
而如果姜玉弩的推测属实,这意味着,她想找到食物会更加困难。
没有人长期驻留的地方,一般也是不会做长期食物储备的。
姜玉弩并不死心,她知道概率极低,依然仔仔细细探索每个柜子,摸索每一个隔层,打开地上散丢着的每一只箱子。
“总不能每一个来这里工作的都是‘特种兵’吧。”姜玉弩跟自己说话。
秉持着“也许总有人工作期间想要吃点什么,临时干活偶尔也需要能量补给”的希望,姜玉弩没有放弃任何一处看起来能存放物品的地方。
终于,在合金柜对面墙根下的一只箱子里,她翻找到了两个盒子。
那是两个通过包装她看不出里面装着什么的盒子,可包装上有着一个显眼的蓝色标志与一个绿色标志。
在这一刻,姜玉弩尤其感谢命运,庆幸在这个陌生的地方,至少生产标志与食品安全标志看起来是通用的。
她快速打开包装,又在看见里面是一组小瓶子时愣了愣。
“这是?”姜玉弩取出一只小瓶,仔细辨别瓶身。
基地里的唯一照明来自于一盏固定在石头墙上,应当是带独立蓄电池的墙灯,是这个基地目前看来唯一没断电的设施。
姜玉弩把小瓶拿到灯下,转动瓶身,终于在瓶子底部也看见了一个食品安全标识。
这发现让姜玉弩松了口气:“确实能吃。”
能吃就行。
至于这具体是什么,会不会已经过期,它们暂时全都不在姜玉弩的考虑范畴中。
在继续干耗着等待饿死,与贸然吃下陌生食物有概率毒死间,姜玉弩毫不犹豫选择后者,她决定赌一把,后者至少还有一半的概率赌她安然无恙。
小瓶的瓶盖有些难开,姜玉弩携带的小刀便派上了用场。
薄薄的带锈的刀片,替她撬开了装着未知液体的瓶子,她一口将瓶中液体灌下,又在肠胃里的空虚躁动被平息后呼出一口气。
赌对了。
暂时也没看出有副作用,大概率确实能吃。
姜玉弩将这两盒子的液体小瓶也搬到了自己的“物资收纳处”,跟她那些塑料片捆扎带放在一起。
她的物资点离她爬出来的坑洞不远,姜玉弩走到坑边,手中拿着被她喝空了的那只小瓶,冲坑里的孩童身躯们轻轻一扬。
“敬大家把我托在了最上面,让我可以比较方便地爬起来。”姜玉弩说,“敬我今天也还活着。”
第3章 第3章
活着,对于想活的人来说总是值得庆祝的。
姜玉弩知道自己之所以能位于坑洞最上层,其实跟她曾被人拎起来,又丢回到了坑里关系更大,估摸着那一拎一扔使她成了最后入坑的一批。但再怎么说,她能爬出坑,确实也踩了坑里静静躺着的这些孩子,有时候还得扒拉人家的身躯,在那些和她此刻一样瘦小单薄的身体上借力。
姜玉弩不觉得自己敬一坑亡童有什么奇怪,反正她在这儿也没遇上第二个活人,也没有别的对象可以分享她找到了食物资源的庆贺。
敬完亡童们和自己,姜玉弩按了按肚子,将空掉的小瓶也收了起来,如果之后她还能发现其他水源,这些喝空的小瓶子还能拿来当容器用。
小瓶子的尺寸小了点,但有总比没有好嘛。
姜玉弩尚不确定这些瓶装的可食用液体是什么,不过,结合她之前在基地另一侧看到的那寥寥几台废弃设备,她猜,它们也许是传说中的能量补给液,也可以叫营养液,喝上一支就能数小时甚至一两天都不再饿的那种,算未来科幻世界里的常见补给用品。
设施简陋的基地,平时只有工作人员临时过来干活,人员流动性高,不放常久储备物资,但放两盒子应急充能一下的营养液,以便满足基本需求,似乎也很合乎逻辑,进一步佐证着姜玉弩的先前推断。
“虽然不知道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工作。”姜玉弩诚心实意地对素未谋面的人道谢,“但至少谢谢你们是需要补充能量的正常人。”
如果来这里干活的人真是低能耗又超长待机时间的“特种兵”,或者压根就不是人,是派遣的人工智能,那姜玉怒恐怕连这两只小箱子都找不到,真的要面临刚穿越就饿死的困境。
姜玉弩还不清楚那一小瓶子液体能管效多久,但她已经决定后面要谨慎控制自己的活动量,尽量将有限的热量都花在刀刃上。
带着被营养液抚慰好的胃,姜玉弩就近行动,先回到坑边又仔细看了看那些与她似乎曾是“同类”的孩子。
这些白发孩童静静在坑洞里沉寂着,有几个的身躯不自然的翻向一旁,看得姜玉弩一阵愧疚,因为那是她出坑时动手扒拉过的,让人家本就被随意抛掷的身体拧成了更难受的样子。她在坑边小心地趴下,试着伸长手臂去够一够人家,看能不能趴在坑旁将人扭曲翻倒的身躯正回来,可惜姜玉弩现在也是小孩,伸长了胳膊也还是手短,她努力着只能摸到离坑沿最近的几个孩子的头发,只好退而求其次,改为抱歉地摸了摸这几个孩子的白发。
很奇异,这明明是一坑失去了生命体征的孩童,是各种意义上的一坑尸体,姜玉弩看着,却并不觉得害怕。
这些孩童不太像是通过正常繁衍而诞生的,他们身上有一种奇异的“模式感”:所有人身量长度一致,四肢比例看上去一致,头发长度也一致,发色与肤色一致。
就像从同一个流水线车间里批量下来的产品。
姜玉弩差点以为白发孩子们五官也一致,不过当她拨开几位孩子覆盖在脸上的白发,看见了他们的脸,发现孩子们的长相还是有差别,只是他们长相上透露出的气质也十分一致。
大家像是都按照统一套标准镌刻的,又被一同废弃了,毫无生气地躺进同一个坑洞,宛若批量生产后又发现整批存在某种不足,被批量作废的废弃品。
姜玉弩已经醒来有一段时间,她触碰唯一趴在坑边的白发孩童的身躯,能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只是冰凉,没有人体在死亡一阵后理应出现的僵硬。
“我们到底是什么?”
之前被饥饿感打断的“我是谁”的问题,又回到了姜玉弩的脑子里。
并且她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划进了白发孩童们的阵营。
但这个问题死去的孩子们无法回答她,她自己暂且也收集到的信息太少,无从自我解答。
这一坑洞的白发孩童,还有他们并不腐坏的苍白身躯,成为了姜玉弩接下来时日里的唯一陪伴。
姜玉弩第三遍探索了这个不大的基地,她在基地某个之前没留心的角落找出一只电子时钟——非常基础的款式,整体就是一个薄片,上面亮着不断变化的数字,背板上镶嵌着一块更加薄的电池,也不知道电量还够它运行多久。
不过可能也正因为款式基础,功能单一,所以电池支撑着它走到了现在。
只是姜玉弩很快发现,这只电子时钟的应用时区似乎跟基地所在区域对不上。姜玉弩第一回找到它,看见它上面显示着“03:15”,可那时她已经循着石头地道上的黄色沙土痕迹,顺着这些痕迹找到了基地的出入口,透过不算严实的大门门缝看见外面的天似乎是亮的。
而当电子钟显示正值上午九点的时候,姜玉弩又去基地门缝处看了一眼,发现外面天都黑了。
姜玉弩便只拿这只电子钟来看大体时间变化。
靠着电子钟,姜玉弩估算出来,她找到的营养液大约够维系一个孩子16小时的活动热量消耗。
一盒有12只小瓶子,两盒共24只,除去姜玉弩已经喝空的3只,她还剩下21瓶营养液,再加上她肚子里还在“生效期”的营养液,她能保证自己至少340小时内的热量供给。
折合14天。
“也就是说。”姜玉弩给自己定了个生存计时,“在不发生任何意外,也没有找到任何新补给的情况下,我还能活两周。”
世界上给自己做生命倒计时的人或许不少,但做完后态度还挺乐观的大概不多。